首页 > 娱乐 > 正文

《过昭关》:一部余味无穷的方言电影,一份回望过去的珍贵礼物
2020-03-20 15:19:47   来源:东方头条   

2010“人民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国在梁庄》,是一本比《活着》还要真实的书籍,它以近乎纪实的手法呈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河南一个小乡村的变迁,直击农民的痛点和悲苦。从某些意义上来说,电影《过昭关》很像影像化的《中国在梁庄》。

《过昭关》是由霍猛自编自导的一部乡村公路片,讲述了暑假期间,七旬老人李福长骑着摩托三轮车,带着7岁孙子横跨千里看望多年不见的生病老友的故事。

影片自2019年5月上映以来,斩获了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等多个奖项。饰演李福长的78岁老人杨太义,虽是第一次演电影,却凭借片中朴实不落俗的演技,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影帝之一。

有网友评论: “电影《过昭关》是一部精致的寓言式的电影,在写实的手法里和爷爷走过一段路,感受他是怎样普普通通的苍老,并窥见他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电影也是一部架构工致的电影,一老一少,一生一逝的对比,穿插进平仄起伏,如对联般工整对仗,帧帧隽永。”

就我而言,这是一部以小见大、在平淡缓慢中见深意的电影,其真实不造作的风格、克制又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含蓄又直抵人心的人生隐喻,给人意料之外的感动与思考。就像一颗外表不起眼的核桃,剥开皮后是饱满有价值的果肉,给人满心满眼的惊喜。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看点的聚焦、蕴含的哲理等四个方面呈现这部余味十足的电影的魅力所在。1、叙事结构:“串珠型”的主线结构和戏中戏的暗线结构互相嵌套,使影片脉络清晰,双关意味浓厚,深层意蕴得以拓充

在轻松温馨的主线中穿插进象征主人公生命历程的暗线戏剧故事,丰富了影片的内容,有利于观众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①“串珠型”的主线结构:李福长带孙子骑三轮车到千里之外见老友韩玉堂最后一面,并在路途中疏导遭遇人生困境的陌生人的故事“串珠型”的叙事结构是公路故事中特有的结构,所谓“串珠”,可以分为线和珠,贯穿始终的“线”是核心人物与核心事件,展现情节的“珠”则是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件。

生活在河南省太康县袁马村的77岁李福长,偶然间得知多年未见的老友韩玉堂病重在三门峡医院住院,便骑着摩托三轮车,带着暑假回村的7岁小孙子去见老朋友最后一面,美其名曰“旅游”。

在路上,爷孙俩先是在河边遇到了投资工程被骗而心灰意冷的钓鱼年轻人,李福长用哑巴福和的故事疏导年轻人,帮他重拾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后又遇到了货车坏掉急需搭车到城里买零件,却求救无人助的沮丧中年货车司机。李福长毫不犹豫将摩托三轮车借给司机去城里买零件,并帮助司机守着货车。之后还将所有的钱给了一对孤寡母子,用实际行动让抱怨“这世上没有一个好人”的司机重信世间有真善良。

之后又遇到了声带受损借助机械产品发声的养蜂老人,李福长与他话人生谈生死,用少许的陪伴让孤独的养蜂老人得到一丝宽慰。

最后,李福长如愿见到了好友,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李福长带着孙子看老友的事件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珠子)。这种“串珠型”的主线结构是影片的“明线”,使整体故事一目了然,具有强烈的清晰感与流动感,对故事情节的包容性非常大,即使路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各个次要事件)没有足够的联系也不打紧,只要都在主线上即可。

老人开解路人的小插曲,使孙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让几个纠结的路人有所获,与自己和世界和解,完成自我救赎。

②戏中戏的暗线结构:李福长给孙子讲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意指人生如伍子胥过昭关一样磨难重重戏中戏是艺术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套层结构,指作品中套演了一个主干故事之外的另一个故事,包括了外层和内层两个叙事层次,外层是全篇主干故事,内层作为戏中戏插入到外层叙事中,形成嵌套结构。

通常情况下,戏中戏的内层主要以简约的神话、传说为原型,外层故事将经典引入其中。比如2012年舒淇主演的电影《情谜》,就以戏中戏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戏剧《红梅记》融入现代故事中,虚实相交形成独特魅力。

爷孙出发的第一天晚上歇在了僻静的小路上,盖着被子躺在摩托三轮车上的孙子不肯睡,李福长便给他讲“伍子胥过昭关”的民间传说故事。

那个叫伍子胥的楚国大将,被楚平王一路追杀逃到了昭关,却因昭关地势险要有重兵把守难以过关,忧愁过度一夜白头,后得东皋公相助过昭关到了吴国,这才逃过一劫。

故事讲完后,李福长告诉孙子,他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他一生的波折苦楚跟伍子胥过昭关是一样的。年轻时因“成分不好”父母都死了,走投无路时在劳改农场得遇几位朋友照顾才活了下来,韩玉堂便是当年帮助过他的朋友之一。

李福长讲伍子胥过昭关这一段,影片中插入了中国传统戏曲伍子胥过昭关的画面,这种戏中戏的叙事结构为我们理解李福长苦难的人生,还有他为何会相信世间多良善和友谊一世长存提供了参照系,完成了主线和暗线的互相渗透和牵扯,丰富了影片的内核。

同样是在艰难困苦中被他人的善意温暖过,伍子胥后来“以仇报仇”掘了楚平王的墓、鞭了楚平王的尸,李福长却在后来的岁月里一路将宽容乐观践行到实处,把善意一点点传承下去,让社会充满温度和正能量。这两种强烈的对比更凸显出李福长精神的可贵。2、表现手法:实景拍摄、克制的情感表达技巧,展现了中原乡村的生存图景和情感表达模式,赋予影片一种诗意的自然与淡泊的乡村美学

实景带来的艺术效果有和谐的美感,加上影片冷静克制的情感处理技能,营造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勾起观众内心深处对情感的呼唤。

①实景拍摄:全片实地取景、采用方言对白、不用背景音乐渲染,具有近乎纪录片的真实感,丰富了中国乡村电影现实性美学谱系

电影一开始,导演便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河南太康县袁马村,随着时间一点点推进,我们看到了中原农村盛夏一望无垠的庄稼、闲聊的热情村民、肆意走动的鸡群和土狗、充满泥泞的乡间小路、电线杆上和路边墙上大大的标语等。

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用背景音乐,是继《无名之辈》后的另一部方言电影,对白几乎全是河南方言,但并不烦闷,反而有些喜感。

对于拥有农村记忆的无数“游子”来说,这是一个回望过去的珍贵礼物,熟悉的画面和对白轻而易举便打开了记忆深处的阀门,让人隔着漫长岁月回望童年的稚嫩过往,瞬间热泪盈眶。

全片以追求真实性为大从而减少了与现实的差距,具有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盛夏里一阵阵知了的鸣叫声,还有在树荫下摇着蒲扇乐呵呵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爷爷奶奶,以及夕阳西下时整个村庄笼罩着的那一层薄薄的烟雾。

大量广角镜头的使用将一帧帧美丽又真实的乡村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为看惯了刻意追求电影画面意象美的观众带来了惊喜,填充了中国乡村电影现实性美学谱系。

②克制的情感表达技巧:历尽波折来到好友韩玉堂的面前,只是简单的握手寒暄,说一句“你吃饭了吗”,具有涓涓细流的余味感

李福长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三门峡医院找到病重的好友韩玉堂后,两个多年不见的好友既没有相拥而泣,也没有千言万语说不尽,只是将颤抖着的手握在一起,简单说了几句话,比如“你咋来了,吃饭了吗”“我来看看你,家里忙,等你好了我再来看你”等,最后便挥手告别了。

彼此念念多年的老友相见,这段作为全片的重点情节,本应该是最煽情赚眼泪的片段,但导演仅仅用了几句很平常的问候和握手的动作在差不多3分钟内就完结了,情感处理得特别克制,有一种静水流深、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蕴。

在农村,大家表达关心和热情的方式,往往都是偶遇时一句简单直白的“你吃饭了吗”,影片中韩玉堂问李福长吃饭了没这一细节的出现,可谓烟火味十足,瞬间拨动了心底的弦,展现了看似“冷漠”实则深情的农村情感表达模式,有余味无穷之觉。3、聚焦众多看点:爷孙趣味十足的日常、对生死问题的探讨、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的社会性问题,直击观众的笑点、泪点、痛点,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引人深思

作为国内难得一见的公路题材电影,影片在平稳的叙事中将大家深有所感的爷孙相处、生死、农村留守儿童与老人等话题糅合在一起娓娓道来,喜中带悲,富有酣畅淋漓之感。

①爷孙趣味十足的日常:李福长给孙子洗澡、讲故事、做纸风车,俩人一起比赛谁小便尿得远,这些情节一点一点将观众拉回小时候那段温馨的时光

孙子暑假从城里回老家的第一个晚上,李福长用大澡盆细心照顾孙子洗澡,给孙子讲过去的故事。不得不说这一幕特别温馨,就像复刻了我们小时候与爷爷相处的场景,很多网友评论“满满的童年味道,想跟爷爷一起看”“想念爷爷,但爷爷已经不在了”。

在路途的第一个晚上,爷孙俩歇在路边,临睡前他们一起小便的时候,孙子说:“爷爷,我能尿到那棵小草上,你能不能”,然后便真的尿到了那棵小草上,随后是李福长开心的笑声和一句“俺小孙子真厉害,哈哈哈,好好好”。这个情节熟悉不?各位男同学,小时候这类事情可没少做。

遇到货车司机的小故事里,因三轮车借给货车司机骑去城里买零件,李福长趁机给无聊的孙子做了一个纸风车玩,是我们小时候常常玩的那种。迎风呼呼转动的纸风车配上孩子清脆甜美的笑声,简直就是我们的小时候。

大澡盆、过去的故事、幼稚的小便比赛、纸风车等,瞬间唤醒童年的记忆,将我们拉回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在感动于片中爷孙之间细腻深厚的感情时,不禁怀念起我们与祖辈的那些快乐。

②生死问题的探讨:片中出现6次对生死话题的探讨,发人深省

第一次:摘西瓜时李福长让孙子不要尿在老爷(李福长的爸爸)的坟头,继而两人讨论了“人都会死吗,怎样才能不死”的话题。

第二次:路途荒野夜宿对“鬼”的讨论,李福长告诉孙子这世上没有“鬼”,都是自己吓自己的,真有的话见多了也就不怕了。

第三次:搭货车时遇亡人,李福长说活人不能跟亡人计较。

第四次:与养蜂老人话人生,李福长讲人这一辈子跟过昭关一样,过了昭关还有潼关、山海关、嘉峪关,关关难过也得过,现在只剩下最后的生死关了。

第五次:福和下葬,李福长告诉孙子自己也不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但不久的将来就会去找它。

第六次:运生运杰修房顶,由运生的话引出古语“阳间添个人,阴间去个鬼”。

中国人既忌惮又关心的生死话题始终贯穿于影片中,李福长能用淡然自若的态度与孙子讨论“生死”,是时光赋予他的智慧。导演用轻描淡写的视听语言和爷孙的趣味相处抚去了大部分沉重,留下空白让观众自己思考。

③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的社会性问题:青壮年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在村里坚守土地,这一痛点直击人心

影片开场就是村里独居的77岁李福长扛来梯子颤颤巍巍上房顶修漏雨的地方。隔壁的哑巴老人福和也是独居,儿子在城里打工,给他装了固定电话,以他是否接电话判断他是否还活着。

镜头远景中有妇女和小孩闲聊,村里基本看不到青壮年,也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家庭生活场景。

遇到的养蜂老人,他的儿女都在城里生活,他不喜欢住城里且要守着祖坟,便到了荒郊野岭独自养蜂。

这些镜头里的画面,从某些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的一大现状,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孩子和老人留守在家颇为孤独和凄凉,这是农民们的痛。

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人关注农村的相关状况。如何让这类农村走出困境,如何解决城乡二元对立带来的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这也是本片背后的文化价值的体现。4、蕴含的生活哲理:耋耄之年的老人用岁月绵长下的丰富人生历练开解路人,缓缓讲出关于人生的朴素生活哲理

①“年轻人都想快,其实只要路没有错,慢慢地,路就能走到。”这是李福长骑车太慢遭到孙子质疑什么时候才能到三门峡时的回答,如泉水般清冽的话,足以安抚一颗焦躁不安的灵魂,让人迎着目标慢慢去超越漫无目的的徘徊人生。

②“有些事情,人是无法控制的,就像这河里如果没有鱼,你跟这守一辈子也钓不着鱼。”李福长在河边用这句话宽慰投资失败背负巨额欠款的钓鱼青年,点燃了青年人重新生活的希望,决定抗起肩上逃避已久的责任。提醒我们正确看待人生的失败,继续勇敢前行。

③“鬼就像老虎一样,你见得多了,对它了解了,慢慢你就不害怕了。”孙子害怕有鬼不敢睡觉时李福长的恰当比喻,形象的比喻中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通达,指引我们接受不了解的人生,直视狭隘的恐惧。

④“咱这一辈子也就跟那个过昭关一样,过罢昭关又过潼关,关关难过也得过。”与养蜂老人感念过往时对不安稳的人生充满智慧又淡泊的总结,无奈中掺杂着更多的坚毅,忠告我们坚定信念,面对人生困难迎难而上。

⑤“人都会死的,到时候想见的人都能见到了。”隔壁福和去世后孙子问李福长会不会死,李福长便淡然的说了这一句,用豁达的人生观来面对生老病死,启发我们重视事情的两面性,用旷达的态度承担无法改变的人生境遇。总结:

同样是公路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和《菊次郎的夏天》是在“路上”自我救赎,《过昭关》是在“路上”播种善念救赎他人。影片的魅力在于其朴实无华的手法之下的精神内核、克制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哲理,引发观众共鸣与思考。

李福长一路开解了很多人,那些抚慰人心的话只有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才不会那么教条,因为那是他的经历。那些年轻的人们尚未闯过的关口他都经历过,所以才有这样的资格,相信世间多留善意、相信友情一世长存。

说起过去的苦难,那些写满磨难的历史,都在记忆过后,变成一声轻叹,化成一曲余韵悠长的《过昭关》。

相关热词搜索:余味无穷 回望 方言 珍贵 礼物

上一篇:《三千鸦杀》:二萌真实身份不简单,傅九云重生多亏了他
下一篇:最后一页

泰安知名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