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新能源车的争议和前景:技术、趋势、承载以及自证
2020-04-11 05:50:10   来源:东方头条   

争议非常的新能源如何引领未来变革时代

向前伟大,向后艰难,新能源生存逻辑在现阶段存在巨大的矛盾化悖论,这个已经存在许久的“新生”事物为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无法引领?也许这需要更深刻的思考!

—————编者按

改变对于我们现代社会而言,其实并不简单,相比过去的局限时代,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精力和思考都耗尽在计算成本和空间收益上,或许这不是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的影响,仅仅是因为我们庞大而臃肿的体量以及数之不尽的牵扯关系。如今改变生产关系远比改变生产力要艰难,技术进步或许一瞬间就会带来生产力的革新,但想要把一项技术从实验室搬到工厂和车间却千难万难,这就是一个当下我们面临的最苦恼的核心桎梏。

新能源喊了将近20年了,最近这几年才堪堪有车跑在了马路上,从内燃汽车时代的丰厚积累一步跨越能源变革到电力智慧时代,汽车行业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彻底的颠覆。特斯拉也好,蔚蓝也罢,所代表的格局似乎都不可以承载起新能源汽车的使命,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这个目前为止尚可期待的技术引领方向?

从现存的逻辑上看,新能源汽车是这么多年我们持续挖掘的新能源唯一可行性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能源变动领域,其他的所谓新能源大多应用都受很多因素的局限,难以成为产业革命的有力推手。可是如今行来,坎坷多艰,争议颇多,这个领域的探讨和实践似乎总是缺乏深度和远景,现实的阻隔特别精细且真切。目前为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争议焦点主要仍是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技术、配套以及规模化量产!这中间又涉及了市场链条的方方面面博弈和磨合,20年的时间虽说不算太短,但对于颠覆一个传统产业而言空间仍然不足!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生产配套在新能源汽车诞生的这短短光景里,不仅没有在合作共赢方向取得共识和融合,相反还加大了分歧和争议,这个时代的能源格局到底将如何演化?这也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巨大不确定性。旧有能源应用领域主要依赖石油供给,因而内燃机车主导了传统汽车应用领域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在这个时代这种不可循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各种弊病,包括污染、消耗以及国家战略利益之间的牵扯,因而作为新时代的革新力量,电力时代的到来是对汽车产业一次非常完美的颠覆契机,抓不住这个逻辑,所谓的能源革命也就是水中镜花了。

新能源车的理解绝非老百姓买车用车这么简单,有一些深刻性的导向因素如果无法得到务实探讨和落地解决,这个具备牵引时代的跨现实产物未来还会不断遭遇误解和争议,因此我们需要在内在逻辑上把问题搞清楚,这样才能让这辆车“负重前行”!

一、时代之下——能源格局变动牵引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突然意识到了,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应该到了要改变的时刻?是大气层漏洞?还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川缩减?整个问题恐怕已经没有人会计较了,毕竟《巴黎协议》的共识是,我们的地球资源依赖过去的生存方式已经承载过重,人口需求消耗和浪费滥用规划,甚至是整个经济运转都在提出示警!于是早在19世纪末期时代,很多国家都开始逐步深入研究优化能源应用的构想和规划,各种新能源轮番上台,从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可燃冰、页岩气、甚至是核能,这些能源方式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持续性能源的发展形式,但实际上受限于各环节难度和天然桎梏,推广性和成本性大大降低了。

20世纪初,人们开始认可转换电力能源的技术成为先导能源变革的作用点,以汽车产业为新突破口开始逐步在世界上展露新的能源发展趋势,一时之间人们对于这个革新事物报以巨大的期待。

期待着这个以电为主的时代能够彻底颠覆存量消耗性能源结构,如果全球汽车产业核心偏向开始发生迁移,那也就意味着改变基础应用层面上的以智能电化为主将是潮流。毕竟其他工业领域的智能电化时代早已成熟了,如果汽车这个传统能源消费市场领域中的中流砥柱可以实现全方位更新换代,那也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资源消耗向实际优化迈出了最务实的一步。

然而伴随着实践过程的这几年时间,兜兜转转人们仍然徘徊在能源变动的可行性质疑中,构想和实践的差距着实差距不小,为什么各国政策层面这么大力度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接受度仍然这么低?

从能源格局的角度上看,主要还是电能续航技术和传统汽油内容之间的横行比较造成的,内燃汽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产业配套早已渗透进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在观念上也形成了先入思维。燃油汽车几乎不存在续航短板,可是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电池是最大的局限,正负极材料桎梏导致迟迟无法实现有效循环续航,加上充电桩的铺开速度在世界各国差异巨大,因而这几乎等同于在源头上限制了应用推进的节奏。

尽管受此节奏影响,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巨大能量还有待评估,但是从历史潮流趋势的角度上说,汽车产业电力化是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前进潮流,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探讨

上述能源格局变动的认可,在产业界最近这几年也已经逐步共识化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一线巨头汽车企业纷纷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产品开发的原因。

但共识化只是一种产业认知方向,投入资本和产出产品的难点才是整个汽车应用新能源的破局实践。这种被认知和技术从脑袋里搬到现实中的过程,包含着产业界的几乎所有磨难,从核心要件的研发、设计组装、产品线的优化改良、出厂消费反馈这些生产环节推进,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介入、配套建设过程这些大大小小的多元要素市场组成,几乎等于在全世界再造一次汽车工业,其难度之高,无与伦比!

核心技术的探讨,我们作为外界人士其实无法置评,但是在从新能源电池这一个技术节点上,我们就看出了很多关键性的难点了。我记得2016年左右资本市场疯狂炒作新能源电池的那一拨,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那个时候所谓的新能源电池技术争议就极大,三元电池材料和磷酸铁锂之间始终僵持不下,因为电池密度散热问题和充电续航次数一直都各有利弊。产业界最近这几年才将三元电池优化为新能源车首选,但是传统应用因为成本的原因也并没有放弃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在这种割裂中反复权衡成本和产品优化是最近这些年反复拉扯电动车发展的核心问题,至今这种争议仍在左右!

另外就是车载智能系统配置上,人工智能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噱头来进驻,但是在驾驶体验和使用便捷性上相对传统汽车是具备优势的,这就要和所谓的无人驾驶相互成为应势才行。可是在一些低端配置逻辑上,这种功能完善型应用被成本和定性消费所限,除了特斯拉之外,似乎很多涉及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巨头都不愿意在这个方向上真正发力,这关系到优化产品方向上的技术糅合,因而也是最近这些年新能源车差异化发展的问题之一。

除了核心电池技术必须要优化提升和配套智能系统的完善消费体验外,新能源汽车的其他环节技术都可以从传统汽车制造上汲取到养分,这一点倒是不用有太多的顾虑。归根到底技术局限的是生产环节的成本和投入,对消费者的购买不够成牵引,因为消费者买车不是根据技术供给来买的,而是生产企业应该确实切入消费关切,好用和耐用的车才是除了购买力外消费者最关注的。如果我们的新能源车技术一直不能以人为本发展,那么核心阻碍不在于其他,就在于普适性本身。

三、配套基础设施的难点和突破

汽车产业颠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重塑产业链的过程中,配套应用的落地也需要适时供给上,否则就会在现实过程中形成另一种阻力。

关于新能源配套,我想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充电桩了。这个核心配套关系到汽车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如果没有及时到位的配套供给,那么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无法正常实现功能应用。

而这几年作为主要新能源车推广的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新旧小区之间的复杂建设局面以及沿途充电桩供给的充实化难以实现。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告诉消费者,没有充电桩,你买回来的车几乎就等同于不定时断电的“废铁”,这就不得不成为消费者最现实的决策思考。

传统汽车加油站的普及推动其实最初也应该面临过这样的局面,建设成本和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加上复杂的用地规划和主体介入不同,可以想象过这事不是那么容易形成效应的。

我们当前的办法是政策主导加产业参与,对于不同地方实行不同的配套扶持,但这个环节有一个非常大的阻力,那就是量小了推不下去,量大很容易形成浪费。这就要求在统筹层面要精打细算,合理估量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和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充电桩建设的参与主体承担着主要是个人,那是因为配套标准差异化造成的,而私人充电桩的入户改造和建设问题是卡在执行上了,大规模充电场装的建设则问题在于场地规划和运营优化。

这两个方向上以后如果可以整合为民间运营主体的力量,让不同建设运营主体在充电桩的供给共赢上下文章,比如充电桩的标准规范化后,可以允许小区停车场建成投入合理运营,尽量减少私人化的循环建设,从主体运营的角度上提高使用效率。这样既有利于合理运作充电桩资源利用,同时也可以压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

当联动供给成为主流之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做到充电桩不断电,从而形成新能源随手可触的续航供给条件,实现产业配套供给共振推动力。

四、政策导向的力度和高度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主要还是以政策主导和提倡为出发,大规模消费市场的自由流通时代尚未打通最后一里路,从上述的技术和配套成熟度来看,很多时候我们仍在实践探索的怪圈里打转,这也就不难理解,一种格局上已成定势,但内容上极度缺乏的困惑感。

政策推动的问题在于市场的接受度很受局限,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的都是生产端供给和销售端补贴的模式,强化引导产业突出和市场吸引,但长时间的政策加持会让事物发展偏离原有的推升逻辑和力量,带来比较多新的问题。

消费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特别是冲动型消费意识的存在。虽然在购车这种资产级别商品上多数的消费者都会相对客观思考,但偏爱仍是难以量化的。

车身黑白可以很好分,但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的较量中,消费者人群定位未必就那么客观和可靠。在反馈消费争议上,传统的消费因素主要是涉及购买力、驾车体验、汽车用途以及养护成本上,当然这些对于新能源汽车同样适用!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消费误区在于消费理解的难点。

传统汽车经历漫长的产业链成熟化过程,即使是新手购车仍能够从传统消费归纳上取得宝贵意见,但新能源汽车这种新生产物则完全不同,它还没有成熟到让初次购车的消费者完全理解的程度上,这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消费预期,从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形成负面效应的效果远远大于正面积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越普及越背离的原因,消费者还没有在行业层面认知上取得标准化的共识,因而加大了推广的成本。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就是新能源汽车在市场购买和养护上需要务实解决的方向,其一夯实产品质量,自证优势发扬;其二推广营销的成本少花点,踏踏实实渗透消费心理,不要用购买套路来背离产品购买和养护反馈,这样消费指引的准确性会高得多!

六、新能源车何时走向真正的革命?

汽车电力化是确定且具备巨大前景的产业空间,未来还可能会伴随着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全方位介入,这是汽车产业重新淬炼洗牌的趋势,潮流所指,无可阻挡!

新能源的颠覆性在于能源格局上的换代必要性影响,清洁的可循环电力系统取代传统消耗性污染能源的使用方式,这是人类生活方式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深刻性做出的重大调整,这是具备产业革命性质的。

而面对当前的应用产品的种种非议和矛盾,实际上都是现实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在传统内燃汽车奠定稳固出行手段的当初必然也经历了种种问题,从生产、市场、消费、反馈的四位角度思考,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着持续推动产品优化务实解决,这实际上就是最大的改革推动。

从认知思考到理论推演,再到实践探索和印证逻辑趋势,这涉及了非常复杂的产业变动,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空间周期来不断演化和推进,同时在投入资本和技术推动上仍应该以产品为核心,以质量为主轴,尝试服务消费体验为本的宗旨,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坚实的自证之路。

所谓产业革命,其核心理念在于新生事物必须要比传统事物更加优秀,这种颠覆性的优秀只有具备压倒性的时候,才可以被称为产业革命。技术和资本固然重要,但车毕竟是人用的,市场仍是核心需要理解的部分,只有当市场真正大规模认可新能源汽车的用途比传统汽车更优秀的时候,这场革命才会真正开始,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萌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新能源 承载 争议 前景 趋势

上一篇:凯迪拉克发飙了!由25.97万降至20.97万,这颜值绝对俘获年轻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泰安知名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