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手机全面屏的进化史
2020-01-10 08:51:13   来源:东方头条   

近几年来手机在形态上最大的变化当属从宽边框的三段式设计进化到了全面屏的设计。毫无疑问,全面屏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是巨大的。但随之困扰厂商的问题是,人们对全面屏的追求有多高,是否应该倾尽全力去提升屏占比,做到完美全面屏。从小米Mix最初提出全面屏的概念到如今全面屏成为主流,市场上供应链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全面屏形态的迭代升级路线以及每一代设计的权衡及合理性。

[1] 全面屏时代的第一步——刘海屏设计

iPhone的刘海屏设计让它从此与“美”失去了联系,自从iPhone X以来一直被消费者诟病。不好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也由于当时的供应链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市面上研究全面屏的技术也各有各的方向。抛开美观问题,刘海屏在全面屏设计里是颜值的最低代表,也是功能优秀的设计代表,重要的是给所有厂商定下了一个基调——有缺陷的全面屏依旧能够被消费者所喜爱。

刘海屏的设计思路是将所有必须的元器件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再对可删减部分进行全面屏化,最后就剩下额头区域的刘海,前置摄像头、Face id模组的放置与原有手机体验别无二致,这在手机从非全面屏时代到全面屏时代的一个自然顺畅的过度,反观小米Mix将前置摄像头的位置放置在屏幕底角,无疑是与人们先前使用手机的体验不符,因此无法成为主流的设计方案。无额外的机械结构和机身内部布局的调整,不会带来机身重量的提升及任开孔问题,与非全面屏手机的体验一脉相承别无二致,这就是刘海屏设计合乎逻辑的地方。日常使用手机的时候,刘海不会给用户造成太大的困扰,大多数情况你都会自动忽略掉这个刘海,但在游戏上会造成一定的操作不便,这也是刘海屏留下的缺点。

在美观程度上做出一点牺牲,最大程度保证所有功能都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设计。事实证明这的确是这几年来不会出错的设计方案,除了iPhone,华为的Mate和Google的Pixel等高端系列手机也是刘海屏的常客,Mate系列和Pixel也倾向于在前置摄像头上做更多的功能,也都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刘海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如果在这个刘海区域内提供了足够多的功能价值,那么消费者大概率不会因为刘海问题拒绝购买这台手机。

[2] 进一步的精简——水滴屏设计

从2018年起水滴屏就是市面上主流的方案,水滴屏的技术迭代来自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iPhone X有着让人印象深刻的外观,所有使用刘海屏的手机都绕不开iPhone的影子,并且还会因为下巴没办法做的很窄而导致整体手机视觉效果非常的差;另一方面由于厂商自身实在没有过多前置镜头的技术积累,导致了做成刘海也没能提供额外的功能价值。因此从设计上做进一步的精简,水滴屏也就成了替代刘海屏的主流解决方案。

从技术上来说水滴屏没有革新的地方,仅因为前置传感器摄像头模组没有那么多,去掉了不必要的刘海空间,同时得益于前置听筒的工业设计更新,使得听筒可以进一步上移到屏幕的边缘,这也促进了水滴屏的发展。水滴屏继承了刘海屏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改进了视觉效果上的缺点,是在视觉设计上的一种迭代更新。

在视觉上更漂亮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就已经是足够的正义,市面上手机的水滴屏的形状各式各样,能够真正用下心去研究哪种曲线是最优美的水滴形态的除了OPPO等小部分厂商外,更多的厂商选择的是供应商的方案,因为不需要付出额外的设计费用。直至今日,仍有很多厂商吐槽刘海设计,平心而论,刘海和水滴没有什么优劣和设计之分,设计的重点一个是功能,另外一个是视觉效果,自然没有什么可比性。况且要是这些厂商真对美学有见解和追求,就应该仔细研究水滴形态美学,用设计的手段进一步提升视觉体验。拿着供应链上比较丑的水滴屏公模去嘲笑别人的操作实属不妥。

[3] 误入歧途——滑盖全面屏设计

消费者追求一整块屏幕的美好愿望一直存在,厂商们也深知这是一个很好的需求。技术发展速度的限制让厂商们不得不另辟蹊径的实现一整块屏幕的全面屏,且国内市场差异化竞争强烈,厂商们需要噱头来吸引消费者。在这个背景之下就诞生了可能是2018年手机市场最失败的一个“设计”,滑盖全面屏着实有辱“设计”之名,这种形态设计上没有考虑产品结构设计和实际体验而强行“设计”。

滑盖全面屏是将手机切分为两半,通过滑动的错位差,将前置摄像头等模组隐藏在屏幕之下,因此可以实现正面是一块完整的屏幕。这种方案可以使得手机将所有的传感器放置在屏幕下方,实现了真全面屏的视觉震撼,这在当时无疑是令人心动的。但这种实现方案的后果将会导致机身需要搭载厚重的机械滑轨结构,由于频繁的进行开合还会令人产生对机械损耗的担忧,并且因为机身分为两半难免会造十分影响美观的缝隙等装配公差,综合所有因素下来就造就了非常低效的机身使用效率,以及远高于主流一体机身手机的损坏率,这些缺点都有违现代工业设计追求极致的一体集成化趋势的。

仅仅为了实现整一块屏幕这个目的,而带来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理论上来说仍有消费者会喜欢这样的设计,滑盖的设计让手指好动的用户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也能收获足够的新鲜体验,但从实际的用户反馈来看,厚重的机身与容易进灰卡沙的滑轨结构确实让消费者们称不上满意。人们当然希望拥有整一块屏幕的那种酣畅淋漓的设计,但这付出的体验代价让人无暇享受屏幕所带来的震撼。厂商当然知道这种设计弊大于利,对这种设计的推出也是十分慎重的,市面上也仅仅出现过了3台左右的滑盖全面屏机器,而实际销量以及后续机型的研发更是证实了这种全面屏设计的失败,小米Mix和荣耀Magic这种先前有着出色产品的系列都因为采用了这种设计影响了系列的口碑,可谓是因小失大。

[4] 代价更低的方案——升降/弹出前置镜头设计

2018-2019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厂商都陷入了追求极致全面屏的怪圈子里,滑盖全面屏牺牲体验的代价过于巨大,厂商在技术研发上都尽可能的降低这种代价。在机械结构的迭代上,升降式前置镜头作为滑盖全面屏的替代品,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喜爱。

机械式升降和弹出结构摄像头从技术角度来说是是比滑盖式更好的方案,机械式的升降模组对比起滑盖模组要小得多,放入机器之后也和以往的水滴屏手机几乎一样。使用机械结构所带来的防水问题,机身厚重问题,机身空间重构问题及快速的前置体验问题依然存在,但很大程度上消费者可以接受这种妥协,来换取真全面屏的体验。这对于厂商来说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机械升降模组虽小,但对比起传统水滴屏来说仍然挤占了过多的空间,尤其是现在手机后置摄像头数量的激增,手机内部空间已经是寸土寸金,去掉升降模组所带来的空余空间,能够给予厂商更多的空间,放入像电池、镜头等能够显著提高实用体验的模组,同时能够获得轻薄防水的体验,这也使得升降摄像头终将在5G和多摄时代得到淘汰。

很有趣的地方在于,科技直男们对这种解决方案非常认可,他们不经常使用前置摄像头,隐藏起来非常合理,且对升降模组的酷炫机械感十分喜爱。相反的是女生们对这个设计的看法恰好相反,使用麻烦、升降感觉中二是对升降式结构最经常的评价。你很难看到市面上耳熟能详的旗舰机型使用升降式结构,因为机械结构所影响手机体验问题仍无法让人忽略,而全面屏到所谓的真·全面屏的体验提升,也要远小于如屏幕素质,机身轻薄,防水,扬声器,线性马达等能够真实带来使用体验差距的因素。

[5] 回归合理的设计——挖孔屏

挖孔屏从视觉呈现上是刘海屏的升级版,这符合了消费者们希望碍眼的水滴进一步缩小的期望。挖孔屏在技术特性却与水滴屏有着本质的区别,挖孔屏幕需要在屏幕上进行开孔,这对屏幕技术较于薄弱的国产厂商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在2018年的年末经过不断的迭代和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也终于成熟,预计将广泛的使用在2019年的主流手机上。

挖孔屏在屏幕顶部开了一个摄像头孔位,在设计上让人觉得屏幕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平面体,仅仅多了一个小圆点,无疑比水滴屏这种让人一眼就觉得屏幕不完整的设计要更为高级。同时它也同样继承了水滴屏的所有优点,并且在视觉体验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美观程度的提升方面,单孔肯定是要更佳的,单孔中置对UI来说无疑是更有优势的,因为居中的位置很少UI元素的放置。很多国产厂商将单孔放置在了屏幕左右上角,但在UI上的适配并没有精致和美观的感觉,这与为了漂亮而设计的目的有些背道而驰。药丸式的前置打孔双摄就更谈不上好看,甚至不如刘海的视觉更为平衡。

回归这种方案的原因也很复杂,一方面厂商们在尝试了各种真全面屏之后发现了真全面屏的体验对于促进消费者购买产品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恰逢5G时代的来临,芯片、后置多摄挤占内部空间愈加严重,去掉机械结构所空闲出来的内部空间也可以更好的解决5G所带来的功耗散热等问题。在新技术的出现之前,挖孔屏终将成为消费者们广为接受的全面屏方案。

[6] 未来的手机形态

短期来看,手机市场的屏幕解决方案上,成熟的合理的设计不外乎就是挖孔和刘海。但各厂商都没有止步于此,都积极着探索着未来,给出了他们对于未来手机形态的见解,这无疑让消费者们充满期待。

屏下摄像头技术是听起来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今年OPPO等厂商都展示过技术原型,从实测结果来看,距离实际使用还有很长的路,但还是让消费者们看到了各厂商的努力,这一天虽然还挺远,但终会来临。同样还比较遥远的技术是折叠屏,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都让人感受到了折叠屏的魅力所在,折叠屏本身的技术问题让这种形态暂时还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消费产品,消费者对折叠屏产品仍旧有很大的期待,不知道距离折叠屏成熟还需久的时间。小米Mix Alpha则给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未来,但也因为供应链技术的限制,距离消费级量产也有相当长的一段路。

目前我看到最可能在近一年的得到技术升级的路线是目前泄露出来的2020年iPhone。坦率的说,我对目前供应链是否有能力做出如此小的前置摄像头模组和face id模组存在疑问,即便是苹果来做这件事的把握也没有那么大。反过来看3年前Face id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即便到了今天安卓厂商也没在手机产品上广泛使用(很有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如果今年苹果真的做出了像预测图一样的iPhone,那即便前置摄像头和face id 性能下降到现在的80%,那也足以让人震惊,因为这是最为接近一整块完整屏幕的完美方案。

对于真全面屏与全面屏的博弈,从设计角度上,从宽边框屏幕进化到全面屏的体验无疑是震撼的,是成功的消费者体验升级,使得人们沉浸在更大的屏幕体验之中。而从全面屏到真全面屏的体验提升,更像是是强迫症的自我提升,补齐了那个无关紧要的遗憾。诚然,没有人会不喜欢真全面屏,但这个条件建立在不能影响其他功能体验,真全面屏的这点提升,优先级非常滞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对全面屏的追求,源自于在握持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屏幕,而不是发自内心对于一整块完美无缺的全面屏这种形态的追求。

消费者对大屏幕的喜爱人尽皆知。厂商们近几年做到了对屏幕空间的不断延伸,但对于屏幕空间延伸之后该如何利用,其实在软件方面的确没有什么进展。这点从iPad等平板电脑上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更大的屏幕只提供了更大的视觉画面,而没真正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操作体验空间。比起未来如何提高屏幕的物理大小,我更期待的是在现有物理尺寸上如何让系统交互体验变得更好。

那么作为消费者的你们会觉得未来的手机形态将会是如何呢?你们是否认可目前各厂商提出的未来手机概念呢?

相关热词搜索:进化史 手机

上一篇:iPhoneSE2值得期待的3个理由:一个穷字就够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泰安知名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