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菜系之争,争得是口感还是利益?
2020-01-21 08:40:49   来源:东方头条   

菜系之争在近三十年从未消停过。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一筷子菜的这点事儿。

餐饮行业,为了菜系菜品挤破头颅,甚或是在每道菜的出处上,都跟历史生拉硬扯。这不过是一种营销的策略,毕竟一道菜有了名气,吃的人自然会增多。但事实上,每道菜的出现,尤其是一些名气大的菜,它有多久的历史,或者说流行的区域范围有多大,这本身就是未知的,甚至在时间和范围上都是有限的。即便眼下,比较约定俗成的八大菜系的叫法,也并非源远流长。

随人而变、随时代而变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菜,咱们国家很大,虽然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脉传承下来了,但历史上社会的分裂与统一、人口的迁徙与流动、本地食材以及外来食材的传进与传出,最终都会影响一道菜的流传范围和众人对它的好恶。

眼下普遍的看法是,北方人好吃咸,南方人口淡。可在宋之前,这种口味上的差异,与现今南北方人的口味正好是相反的。这充分说明,把眼下某道出名的菜放到历史长河的坐标系里,是没有什么合理依据的。因为即便是同一个地区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段里,饮食习惯肯定存在着差异,有些差异甚至还非常大。

比如描写北宋都城开封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期间提到时人的饮食:水饭、凉水菉豆、螺蛳肉、旋切鱼脍、辣菜之类。

如果用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来衡量,作为开封的北方,吃螺蛳肉简直不可思议。而鱼脍,正是眼下人们所知道的鱼生,可见在宋之前,生吃鱼的习惯还是我们所独有。后来才传到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反倒是我们自己,在宋之后开始习惯把鱼煮熟了吃。这其中的缘由,是不是跟占领了中原的金人以及蒙古人,吃不了鱼生的腥气而改变的呢?当然,这只是一种胡乱的猜测。最后书中所提及的辣菜,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是辣椒,事实上宋朝的时候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但那时候饮食上也有辣味的概念。传统的辛辣食材有姜,还有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里提到的茱萸。

看看宋代开封的饮食,对比一番现今的开封,虽然那只是菜品之一隅,可至少说明,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千差万别。

而构成饮食差别的,除了食材因素,另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人口的流动了。北宋末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靖康之乱,那些逃亡长江以南的人,即便还保留了原本的饮食习惯,但随着地域、环境以及气候的改变,原来的饮食结构一定会发生变化。而且伴随着后人在新土地上的扎根,结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逐渐就会形成新的菜品。中国历史上,这种大规模的战乱以及海量的人口迁徙发生过很多次,那么菜品以及菜系的构成,就绝不仅仅是某一地的事了。

在台湾,由于当年退居的国军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保留着各自地区的饮食习惯。有的人依照老家的口味开起了餐馆,所以在台湾能吃到不同地区口味的菜。眼下有大陆游客到台湾去,吃到不同地区的菜,会发现口味和真正的原地又有不同。这是因为随着日久年深,这些菜会逐渐融入当地适合的口感。可能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会形成新的菜品菜系。

和平年代各地区形成的饮食习惯以及口味,会随着社会的动乱被破坏,当进入下一轮的和平之后,新的习惯和口味又将会在慢慢塑造。

现代菜系里,川菜是第一辣。但这个辣味其实并没有太久远的历史。辣椒虽然在明朝的时候就传入了中国,可是全国普遍开始吃辣椒,已经是在道光以后的事情了。这表明清朝前期的四川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川菜,连个影子都没有。再者,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四川的人口极尽完全消失,眼下我们所看到的四川人,都是从清朝开始的湖广填四川,迁徙过去人的后代。而迁入四川的人口,包括了湖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所以眼下我们所吃的川菜,其雏形只能是诞生于清朝后期,更久远一点的明朝以及唐宋,川地人的饮食口味,肯定和现时不同。同样,现今川菜的口味虽然源于川地,但它其实是各地迁入人口,重新形成饮食习惯口味后的汇集。

可见,吃,是万年不变的;但是吃什么,同样一个地区,或许一百年时间不到就发生改变了。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某种菜不一定会固定在某个地域。就说那道闻名遐迩的宫保鸡丁吧,由于改良这道菜的丁宝桢在山东和四川两地都呆过,因此鲁菜和川菜里都有了它的身影。若是要根据地域来强行划分菜系,哪它应该纳入哪一系里呢?

工业时代发扬光大

菜系之争永远不会发生在美国,因为山姆大叔是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直接越过了农耕文明的工业化国家。即便是各个国家的移民带去了本国的饮食习惯,也不会产生菜系之争。因为这些人和菜,之前根本没有过交集。

通过菜系的争论不难看出,菜系是源于农耕时代的地域特性。一地的环境和气候,塑造了一地的饮食习惯。但菜系的发扬光大,借助的又是工业文明时代,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农耕社会里,人口的流动性只局限于士和商两个阶层,比如一个从广东出发到北方去做官的士大夫,即便是到了北地,他的大部分饮食习惯还会保留家乡特色。但由于士大夫和商人这两个阶层的人口占比不大,他们到外地后身上保留的饮食习惯,得到了满足也只是小范围的。而各地区的饮食特色,只局限于本地,不会产生交叉,更不会发生对比和融合。农耕时代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只有在社会发生大规模的动乱之后,不交叉和不融合的局面才会被打破。

清末,工业文明开始起步,随着全国各地人口流动的逐渐频繁,饮食习惯开始产生交叉。全国不但有了现代城市的概念,城市里也有了现代意义的大量外来人口。和农耕时代的城市概念不同,农耕时代城市里虽然也会有外地人,但绝大多数还仅限于一个城市的周边。清末及至到了民国时期的城市,外来人口已不再仅限于本地区了。于是,各地区的饮食在大城市第一次相遇。

由于我们的农耕文明很悠长,所以大多数人的地域观念也是根深蒂固。各行各业,同乡结成帮口的现象十分普遍。最后,就连各个地区的菜系,也以“帮菜”来命名了。民国时期的第一大城市上海,饮食上由于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汇聚了多种地方口味,所以有别于本帮菜,区分出了杭帮菜、苏帮菜、徽帮菜等。帮菜的叫法,就是解放后菜系的前身。由于新中国要剔除封资修遗毒,因此名字也就改了。口感才是王道

八大菜系之前,是鲁、苏、粤、川四大菜系之说。有观点表明,一个地区菜系的形成,跟菜品的传承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绝对。因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一定没有名菜;而经济发达的地区,也不见得都会形成菜系。比如民国时期的东北,经济发展在全国遥遥领先,但至今没有东北菜一说。反倒是山东,鲁菜一直在传扬。再者,菜系的划分没有行政疆域之别,只有饮食习惯之分。各地区之间的饮食习惯是交叉着的,有些虽不属于同一个省份,可在风俗和饮食上,其实同属一类。

扬名天下的菜系,传播的过程,以及渠道,相比于经济,或许前者更重要。就好比在一些地区,有做厨师的传统。这些分散到各地的厨子,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在有钱人家里掌勺,设若他有自己的拿手菜,那么他势必会把它传授出去,而在传授徒弟以及更多人吃到这道菜的过程中,就等于是在给菜系扬名。厨师分布和跨越的区域越大,本菜系在全国范围内得名的几率也就越大。

至于八大菜系的叫法,现今普遍认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的说法。但围绕八大菜系之说,还有十大、十二大等菜系的说法。换言之,有多少菜系的说法并没有权威的结论,而之所以八大菜系的叫法流传的更广,可能得益于媒体的不断报道而加深和强化了大众的固有印象。数据统计显示,八大菜里川菜的受欢迎程度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粤菜。当然了,川菜品类里最受欢迎的,是四川火锅。或许是中国人越发的爱吃辣了。

但这也恰恰说明,口感,也是某道菜能否扬名天下的根本。口感不在于其好吃与否,而在于这道菜的口感是否契合更多的人。比如北京的豆汁儿,本地人觉得好喝的不得了,外地人难以接受。

如此看来的话,当人们愈发关注吃的健康与否的时候,那么讲究清淡和食材新鲜的粤菜,其受欢迎程度或许会更上一层楼。

现如今的菜系之争,说到底是工业化下的利益之争。当区域性遇见工业文明,各个地区的行业有碰撞,亦会有更大的竞争。一种饮食或是菜系若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有多少人的品尝,那就意味着有多少钞票进账。但本质上,类似这种口水之争意义其实并不大。毕竟,现如今传播渠道发达,更应该回归到食物本身。把菜吃进嘴里,能不能被更大范围内的人接受,才应该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争得 菜系 之争 口感 利益

上一篇:同舟共济扬帆起 乘风破浪万里航 |黄山首康医院召开2019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泰安知名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