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沪上名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拯救“折翼天使”
2019-08-14 11:44:58   来源:东方头条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2018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宣传部主办的“白衣天使,我们有话对您说……”的主题活动中,共收到患者线上线下留言千余条:

“罹患乳腺癌是不幸的,遇见您之后,我的人生充满阳光”;

“您的一个微笑、您的一个回答,让我宽慰,更让我坚信活下去的意义”;

“您的医术让我变回了一个完整的女人”

这些感人肺腑的文字背后,一个个关于吴炅教授与患者的点滴故事,在患者平实的表述中,藏着浓浓的暖意。

用医德驱散患者头顶的乌云

吴炅有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终身教授沈镇宙的“影子”,儒雅、谦和、严谨,更有着精湛的医术。

在吴炅看来,此生与沈教授结缘是无比幸福的。考上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研究生,吴炅在沈教授门下学习了5年。看着沈教授精细的手术操作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吴炅打心眼里乐意去学、去问、去探究。在所学、所思、所悟中,他的手术水平、科研能力突飞猛进,在青年一辈中无疑是佼佼者。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病人尽快得到诊疗,沈镇宙在门诊中总是“不停加号”,午饭都来不及吃,水都顾不上喝,上午的门诊一般都要看到下午两三点,看到沈教授对面的患者经过他的一番诊疗之后,紧缩的双眉舒展开来,眼睛中闪烁着希望之光,吴炅深深地感受到医师给予患者“身心同治”的意义。

如今,吴炅一周的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周一、周四是雷打不动的门诊时间,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涌向他的诊室。面对就诊者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他都是给予最大程度的耐心解答。“放心吧,这是良性结节,您回去吧!”“您这个要手术,我马上给您对接下面医生进行术前检查。”……在获得肯定诊疗意见之后,无论是被排除肿瘤的就诊者,还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悬在他们心头的那个“结”瞬间打开,并且在心里默默认定这就是他们需要的那位大夫。

升任副院长之后,行政事务挤压着他的临床工作时间。

不管多忙,不管多累,清晨的多学科综合诊治讨论有吴炅的权威声音;上下午的门诊查房,依旧能够看到他和下级医生的身影;夜幕降临时,手术台上的他依然在患者的乳房上做着“绣花针”的活……

解锁新技能减少患者心理创伤

2000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单独成科。精细化的学科划分,要求乳腺外科医师在医疗和科研上更要“术业有专攻”。

当时,被科里视为“苗子”的吴炅在出国经费有限的大背景下,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乳腺癌诊疗及基础研究的顶尖医院——M.D. Anderson肿瘤中心,“解锁”保乳手术、乳房重建等前沿技术的新技能。

吴炅坦言,乳房重建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在他出国时,国内此类技术极为“稀有”,而且方法单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也更多的是追求“一刀切”,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较少地关注疾病对于患者的心理创伤。而在美国,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已经相当普遍,开展比例也很高。

吴炅与老师沈镇宙教授在旧金山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中国乳腺癌患者第一个发病年龄高峰较欧美发达国家年轻10岁,基本是在45-55周岁,这就意味着这些在职场中打拼的女性罹患乳腺癌之后还存在一个回归社会的问题。

事实上,患者对于乳房切除手术有着深深的恐惧:“她们有的会认为自己切除乳房后就不再是女人了。有的担心乳房切除后会出现家庭问题。有的患者还没有结婚,更害怕自己失去一个乳房之后没办法正常与人交往。”家庭问题、感情问题,是乳腺癌患者面对手术时最大的顾虑。而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患者的心情,使她们重拾信心。

经过一番学习之后,吴炅教授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国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乳房重建术,目前包括游离皮瓣手术在内的各种乳房重建手术均得以广泛开展。吴炅教授表示,在越是发达、文明程度越高的地区,乳房保留以及重建乳房的需求也越高:“曾经遇到过一个七十多岁的病人,坚持要求保留乳房。年轻的患者,这种需求就更高。”

如今,随着近十年技术的不断革新,患者对于此项技术的接受度也有明显提升。近五年,肿瘤医院乳房重建超过全部手术量的15%,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中已达70%以上。与此同时,吴炅教授也通过举办乳房重建学习班及著书立言的方式,传播和推广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

试水打造复旦肿瘤医联体品牌

“太多患者为了一纸专家号,千里迢迢来院通宵排队”;“许多患者手术后不久,就要出院回家康复”……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各个平台的抱怨和吐槽,身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吴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综合性医院有医联体,那我们是否可以建设肿瘤专科医联体呢?在没有专科医联体的“模板”参考下,吴炅教授和其管理团队以医者仁心将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起来,成为了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先行者。

自2016年正式启动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以来,截至2018年4月底,肿瘤专科医联体内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至下级医院的病患数近5000人次,由医联体内上转至肿瘤医院的病患约为600人次,形成了较好的“下沉上转”流转机制,并在“同质化”医疗品牌建设方面形成诸多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据悉,“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体不仅植根于上海,还积极辐射长三角地区,并在苏州和扬州地区先后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着力打造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近两年,医院形成了例行的月门诊工作机制,累计有127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异地”坐诊,将更多适宜患者留在当地接收同质化的诊疗,有效改变了当地民众“跨省就医”的现状,足不出户尽享优质肿瘤医疗资源。

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互利网+”技术有效突破空间阻隔,就诊患者无需再“挤破脑袋”涌向肿瘤医院求得一个“稀缺”的专家号,他们可以先去肿瘤医院医联体所在医院,便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获得“同质化”的会诊诊断、治疗意见,以及方便快捷的“转诊通道”,大大节约了自身就医时间和金钱成本。“目前复旦肿瘤医联体品牌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更多的患者在这一平台获益。”吴炅教授说到这里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吴炅教授工作中,他总是会说:“这都是分内事儿,职责所在。”从推广保乳及重建手术到关注患者身心同治,从临床科研“双腿走路”到建设肿瘤专科医联体,他眼中所有的分内事和职责所在,都是因为他心中装着病患。关于患者的疾苦,都是他关注的重点。临床,仅仅是他工作的一个支点,而他为了病人,愿意用改革和创新的杠杆,翘动起学科进步和医院发展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复旦 肿瘤医院 名医 副院长 沪上

上一篇:烧烤咋吃更健康?肉多腌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泰安知名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